个人信息
姓名:郑同学
班级:高顿CPA面授私塾班
背景:考试之前:财经类学校,会计第二专业,没有从事财会工作
考试之后:CPA专业阶段全部通过,在事务所就职
成绩:总分262.25平均分-65.56
审计-62.5财管-67.75战略-64.5税法-67.5
个人金句
座右铭:学习是毕业以后最简单最单纯的事情,只要你想要的决心够大,你就能成功
备考前后变化:虽然是财经类大学毕业,但是毕业之后一直没有从事财会相关的工作,经历了两份工作以后,还是觉得应该回到自己大学学的东西上来,但是当时已经毕业两年,投递了很多财会类的工作,都没有收到回复,社招对于经验的要求较多,相比自己之前一直没有从事财会类工作,实在是不占优势,也没有什么财会类含金量比较高的证书,所以有了准备CPA的打算。毕业前两年其实每年都有报名CPA考试,因为工作压力的关系,但是从来没有去考过,也没有认真准备过,之前自己本打算就自己自学考试,看了几章的会计,发现想要考自学掌握考试内容,还是太过于天方夜谈,所以就准备了面授班。历经两次考试,每年都考了4科,终于把专业阶段考过以后,感觉到了浑身的轻松,并且准备CPA的同时也顺手把税务师5科一次性考过了,对于当初想说用这个证书去财会类工作做一个敲门砖的想法,也成功地敲开了事务所的门。
学习感悟:
有过两年工作经验以后,必须要说学习是最简单,也是最单纯的一件事,因为比起职场生活,学习的效果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上,只要我足够想要,我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因为自己对于这个考试的决心比较强烈,只允许两年通过6科,不能接受再拉长时间线,所以复习考试的时候也抱着万无一失的决心去准备的,无论是题目,还是讲义本身的内容一定要熟悉熟悉再熟悉,所以每科基本过完过3-4轮复习,需要背诵的内容也是反复背了很多轮,再考试的时候是比较有信心的。
采访正文(2000字+):
Q1.为什么会选择考CPA呢?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你当时决定考CPA背后的故事吗?
A1.因为工作了两年以后,想要转换到大学学的财会类工作上,但是当时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经历了找工作的搓挫败感以后,思考再三觉得一份含金量比较高的证书是不是可以作为这个行业的敲门砖,弥补这块经验比较欠缺的短板,加上之前已经报名过两年的CPA,但是因为之前工作压力太大,一直没有考过,对CPA本身的内容,含金量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就下定决心准备CPA考试了。
Q2.为什么会选择高顿?你认为在高顿学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A2.高顿之前大学想考CPA的时候就听过这个机构,当时印象比较深的是教会计的郁刚老师,是上海财经大学的教授,对上财一直有迷一样的滤镜,所以也相信上财的老师上课应该也和我们大学老师上课以前很专业,就跟在大学上课一样,所以就准备报名高顿的私塾班,周末来听课。事实上也证明,上财的老师们上课确实就跟大学老师上课一样,那种风格是我很适应的,很喜欢的课堂氛围,老师既为应试准备了课堂内容同时又把每个知识点的原理也讲解的非常的清楚,就不会产生一知半解的感觉,记得也比较牢。
Q3.谈一谈各科目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吧?你当时是怎样进行学习规划和时间安排的?
会计:会计这一科内容比较多,是六科当中书最厚的科目,而且历年来会计的主观题呈现出一种不可预料的趋势,不一定常规的大题就一定是长投,合并报表,所得税等等大章节,所以在准备的时候就抱着每一章节都可能出大题的心态去认真看每一章的主观题,尤其是分录记得烂到不能再烂才行,在考试的时候是直接条件反射直接开始默写分录才行。整本书保持至少至少3轮的复习,每轮逐渐提炼出上一轮记得不太清楚的重点章节,最后考试冲刺的时候着重再看看今年修改准则,以及常规主观题章节。尤其像合并报表这类章节比较复杂的自己在上完课以后自己理了一遍会计分录的思路,知道这样写分录的原理会记得比较牢。时间上会计上分配了一个周大部分的时间,基本上不会存在3天都没有看会计这一科的情况。我平时复习的方法主要是:上完每一章的面授课程以后,会在接下来的一个周内把这章的练习题做完,练习题都是上课老师发的习题,然后再下一周上课之前我会翻看一下讲义把上周的内容回忆一下讲了什么,每章以此循环。30章内容上到中后章节的时候,我会自己从第一章开始复习内容,因为上的内容比较多,前面的内容记忆开始模糊了,我自己会这个时候开始二次记忆,一般会先看一遍讲义,讲义一直是我每一轮开始复习的起点,然后再加一节本章自己准备的其他题目,此轮二次记忆是额外加的,我会在完成了当周上的章节的内容复习以及做完题以后再加这一轮,有剩余时间就做。当老师上完30章时,我基本上已经自己过完了2轮复习,看了两遍讲义,做了两遍题。这个时候还有时间我会着重看本年度修改准则章节以及常规的难点章节,还是先看讲义再做题。最后又跟着老师上了一轮国庆复习串讲,我又跟着老师的节奏复习了第4轮,到最后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章节都比较熟了,一看就直接默分录那种,最后考试的时候因为比较紧张,有好几道大题的分录都是这样直接开始默写,只需要在数据部分根据题目有所变化就行。
财管:财管这个科目计算量相比其他科比较大,但是考试也是有基本解题的一个思路存在的,所以就需要对各个章节的基本知识点比较熟悉,掌握解题套路。在复习这个科目上,整体我也是采取了和会计一样的复习节奏,中间一半的时候自己加一轮二次复习,每次复习都先看讲义再做题,讲义的知识点很重要,而且小的知识点也不要一点不熟悉,以防考试的时候不按常理出牌。但是和会计不同的是这个科目的话不能盲目的只练选择题,也不能纯看,所以在3轮复习下看完了每次的讲义,熟悉了知识点以后,我是一定会每轮都练主观题的。刚开始,主观题主要是手写解题掌握知识点,到了冲刺的时候,我是单独开了一个word打字练习,题目还是纸质的题目,7月底老师把所有的章节都讲完了,剩下的时间财管我练的套卷,计时做题,主观题word打字,刚开始主观题打字不是很熟悉,打了几套以后就熟悉多了,大概这种按考试时间计时的科目考试前做了有大概9套,基本上保持至少每两天要做一套。最后的时间做完了手上有的题目还有时间,我就看我之前做题的错题,发现有很多是反复错的,做的时候就把自己错的知识点单独用红色笔写出来的,包括主观题为什么错的点当时也写出来了,整体大题是写在本子上的,所以也是比较好看的。
经济法:经济法背诵较多,而且前面的物权法合同法会稍微比较接地气,好记忆,但是后面的证券法相关等等就比较晦涩难懂,平常基本接触不到,就基本靠背,而且证券法相关的那些时间啊数字啊有时候也会考也很重要,所以不要记错了。整体上平时上课的时候我听完课以后我没有在经济法上花太多时间,经济法我是客观题利用琐碎的上班时间做题库练习题,主观题平时没有练习过,主要是先背熟再说。前面物权法合同法其实原理并不难记,结合老师上课讲的一些案例更好记,主要是要记住一些专业表述,专业用词,这块要注意一下,这块选择题也是比较好做的,基本上复习一遍也能做的对。整体上我是在考前两三个月左右开始背诵记忆的,一个周有一天下午用来单独在背诵,一般在晚上上经济法的那天下午。背诵的话刚开始是看的讲义背诵的,并没有直接用老师总结的提炼的背诵点,整体上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过完一遍以后我才看的老师总结的精华主观考点再背一遍的,平时做会计时间比较多,学累了或者有一些琐碎的时间的话我都会用来背诵,我的背诵是在心里默背的,没有要求一字不差,主要是熟悉一些基本的表诉,大差不差。上班的时候也会有一些琐碎的时间,工作环境比较吵,我不会用来背诵,我会用来刷高顿题库的历年选择题,最后题库的大概有几千道选择题我是全部都做完的。还有就是最后三章虽然老师是讲的很精简的,但是我也没有放过,我基本上对于每个章至少第一遍都要看的很细的,后面几遍抓重点看。有大块的看书的时间我都是看会计,经济法主要利用琐碎时间。
审计:审计是一科十分咬文嚼字的学科,往往题目中是有很多文字陷阱,所以不能简单的看一遍题目就算了,对每个恰当不恰当的小问得采用怀疑一切的精神去辩证得看待,譬如,人物,时间,动作等等细节是否符合原文规定。而且审计的实际应用性比较强,实务上的应用变化的比较多,所以更需要对讲义内容比较熟悉的前提下应用到实务处理中,所以我也会和其他科目一样在学到一半进度的时候会自己额外加时间从头看讲义复习加做题,基本上整本书的讲义过了有至少3轮,对于老师强调的难点重点一个简答题会有几个小要点,我都会再一次一次的通看讲义后把他记得比较熟悉。到了上完所有的章节以后,我自己也复习完第二轮整本书的内容以后。我基本会2-3天自己2小时时间做一套卷子,错的题目会标注出来知识点同时翻到对应的讲义部分加强该知识点前后内容的记忆。等我做完手头上所有的套卷的时候,会回过头来看之前错误的知识点。
税法:实际上,我第一年准备税法的时候最后是没有通过的,问题在于我虽然讲义看的比较多遍,相关的税收优惠记得也比较熟悉了,但是我没有在考前上机练过一整套题目,税法的题目看起来不难,但是实际上对时间上的要求上还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边读题目的时候就不能忽略题目中存在的税收优惠,计税基础的不同,不然税法的题目往往是连环错,一道小问错误,至少有2-3问的小问也一定是错的。在复习的节奏上,我依然是保持着其他科目的节奏,熟悉讲义的知识点都是我最先做的,所以税法同样的讲义的内容我也至少过了3轮,每一轮看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关注重点,譬如国际税收中的个税企税,稍微或许有些不同,这些都是我不太擅长熟悉的重点。看完讲义以后,基本上选择题对于我来说都不是很难,税法的选择题需要计算的比较少,大部分都是考税收政策,优惠等等,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大题的提升上,与第一次相比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完全背答案做完一整道大题,不能像我第一次复习一样做完一小问就忍不住对一下答案,通过这种方法,能直观地感受到一个小问错误会影响一道大题的多少小问的答案,往往错误的原因可能就是漏考虑了这还有一个税收优惠,计税基础等等,我平时的选择题的练习都是在WORD上直接打字做的,在纸质的练习册上我不会直接改正错的,我会着重标注我漏的是什么税收优惠,不会密密麻麻的手写订正在纸质上。时间上,考前一个月我会考试计时练习套卷,平均时间也基本是做完审计,财管就是税法,大概考前模拟考试自己做的套卷有10套左右。虽然我很在乎大题的正确率,但是选择题我也没有忽略,我会在做的比较累的时候,练网校的选择题,保持对这些税收优惠的熟悉度,敏感度,做稍微比较好答得选择题,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放松/
战略:战略是相对来说六科当中比较简单的科目,总章节只有六章,重点章节也比较明显。战略教材每年都有些变化的内容,这部分还是要听老师上课讲解看看重点与否去着重记忆一下。战略的备考过程中我一般平时上完课以后私底下时间就没有花太多时间去看了,但是会在考前2-3个月的时候开始看讲义内容,先做一些网校以及自己买的教材的选择题,网校上战略的选择题也是好像3千多道都做完了,都是利用琐碎的时间去看,或者看会审财看累了,去看一下战略中和一下。战略的大题完全就是背诵了,用老师讲的话来说看到题目以后直接开始默写,再加上题目的对应段落。我主要背诵的还是老师整理的背诵重点,这部分内容最后是背到无论怎么抽,有多少个点都是全部点背出来的,像内控18条每条有几个小点最后全部都是背的比较顺的。背书这块儿就没什么方法可走了,背的多了,就自然而然的背得熟了。我一般是主要利用琐碎的时间或者一周专门抽一天来背战略。最后考前一个月我也会做战略的套卷,不过大题的话我一般是先直接看题目,看看我是否可以立刻背出来考的点来衡量自己背的熟不熟。
Q4.有什么备考方法和技巧可以给到其他学员吗?
A7.相对来说,我复习都是比较死板的,看的多了就记得住了,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对于我来说先看讲义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盲目的题海战术,如果基础内容都不熟悉,就没有办法解题,主要靠重复的力量,每科讲义不断重复至少看3遍,才会稍微记得比较牢固一点,在自己感觉快要想不起来的时候再重复一遍,我看讲义看的比较多,比较熟,所以基础内容比较熟悉。另外备考的科目比较多,一般一周时间上我都是各个科目看过的,不会超过有一个周时间没看过这个科目。
丨文章来源高顿CPA学员真实考经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2CPA必备资料+学习计划表
- CPA历年真题汇总
- 六科教材变动解析
- CPA考试通关宝典
- 十年真题研究手册
- CPA六科高频考点
- CPA学习计划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