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资产评估行业大事频频。继《资产评估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近日,财政部企业司会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秘书处起草了《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规划》的出台,足以看出相关部门对整顿资产评估行业的决心。
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到目前为止,资产评估机构3 000多家,执业注册资产评估师3万多人,资产评估从业人员8万多人,资产评估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现代服务业之一。由于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等原因,现阶段我国资产评估行业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而《规划》的出台旨在促进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
那么,《规划》由财政部企业司起草到底有多大的权威性?能否从根本上整顿资产评估行业?《规划》中制定的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业界专家。
财政部企业司起草《规划》引争议
资产评估行业一直存在“多头管理”的现状,此次《规划》由财政部会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起草。对此,业界人士存在不同看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产评估行业一直由财政部管理,此次《征求意见稿》由财政部企业司起草,他认为是恰当的。
但广州大学珠三角公共事务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孟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截然相反的观点。他说,《规划》由财政部牵头制定不十分恰当。目前我国尚无一部法律明确规定或授权规定财政部企业司可以制定全国性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规划,财政部企业司制定的规划,也难以得到其他评估师及其行业的认可。因此,从法理上讲,这样的《规划》是无效的。目前资产评估行业管理已经形成了包括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土地估价等在内的六大类评估专业,分别由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和保监会等五个部门管理。从制度选择的角度来考察,在有关实践中,任何缺失利益相关者充分参与的,以及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达到所谓“博弈均衡解”的“规定”, 都是不完美的。
“法规制定部门级次太低,缺乏权威性。根据尚未出台的资产评估法(草案)第六条的规定,‘国务院建立资产评估行业管理协调配合机制,负责协调和指导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该法第三十六条又规定,‘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资产评估行业管理协调配合机制。’但在履行职责部分却只字未提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问题。话又说回来,即使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属于该‘协调配合机制’的制定范围,那也是‘财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在场才‘说了算’的事,只由财政部一家演独角戏显然是不妥的,而财政部又被其下属的机构企业司‘说了算’,那就更加不妥了。”杨孟著说。
注册资产评估师周国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财政部对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要求,但是并不能够体现其他部门对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要求。早在十多年前,国务院曾经发文整顿资产评估行业,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此次由财政部牵头整顿资产评估行业,可能实现起来更加困难。
资产评估立法才是整顿行业之道
“想要整顿资产评估行业,首要之举必须立法。资产评估行业立法解决不了,其他整顿力度都要差一些。”周国栋说。
就目前来说,资产评估行业的混乱之源剑指“多头管理”,公众期望通过资产评估立法从根本上改善相关问题。
周国栋表示,目前“多头管理”对资产评估机构的执业范围有很大影响。由于“多头管理”的存在,评估机构不能做大做强。由于资产监管部门的不同,各个专业的评估标准不一样,资产评估机构要做业务,必须考很多资格证书,过程比较繁琐。现在一个企业做资产评估,可能需要聘请多家资产评估机构。例如,在国企改革过程中,由于土地评估归属国土资源部管理,需要具有土地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出具一份土地评估报告,再把土地评估报告并入资产评估报告当中。这就造成了被评估单位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浪费,也不利于评估机构的发展。
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产评估师也表示,目前,我国评估行业整体比较乱,评估师的称谓不统一,比如有注册资产评估师、有房地产估价师、还有土地估价师、矿业权评估师等;另外,不同的评估行业归属不同的监管部门,资产评估归财政部监管,房产评估归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监管,土地与矿业权评估则归国土资源部管理,评估行业这种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了使得行业监管薄弱,不同的评估公司的评估结果可能会存在很大差异,个别评估公司执业风险意识不强,可能会按照客户的意愿确定评估值,影响到资产真正价值的体现。他认为如想整顿评估行业的混乱,急需出台《资产评估法》。
目前,《资产评估法(草案)》征求意见已经结束,业内人士对《资产评估法》的出台翘首以待!
“《规划》目标不完全具有可行性”
《规划》规定了资产评估行业未来发展的六大目标,主要包括:法律制度基本健全、有效实施;执业范围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资产评估机构规模优化、布局合理;资产评估机构管理科学、核心竞争力增强;从业人员队伍壮大、素质过硬;执业环境切实改善、规范有序。
对此,周国栋表示,《征求意见稿》规定的六大目标虽然很美好,但是可行性不够,影响不会太大。南通市国土会计服务中心高级会计师凌云志也认同此观点,他认为这些目标就像是个框架,具体能不能实现,还要看后续的努力。
杨孟著也认为,六大目标不完全具有可行性。尤其在“执业范围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资产评估机构规模优化、布局合理”和“从业人员队伍壮大、素质过硬”三大目标上。这三大目标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外乎是太过于理性,也就是说是在基于完全理性假设条件下人为设计出来的,而非自发秩序的结果,有悖于制度演进的一般规律。我国目前的资产评估行业格局,是市场发展的客观结果,不是人为的市场分割。各个评估专业间也业已形成了符合行业发展的行政和行业协会管理体制。
杨孟著认为,在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目标上,还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健全资产评估执业准则和规范体系;构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资产评估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等。
“在确保实现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目标的具体措施上,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健全规范资产评估行业自律管理体系;加强资产评估行业和资产评估机构的动态跟踪监管;维护资产评估业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各专业评估执业准则和规范制定机构的沟通、协调与合作,促进全国评估专业服务的健康发展;增强我国资产评估机构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加强资产评估理论研究,完善资产评估理论体系等。”杨孟著说。
杨孟著补充说:“除此之外,《规划》还提出构建大中小资产评估机构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的思路,但就目前来看,评估机构的做大做强步履维艰。”
《规划》说明指出,资产评估机构“小、散、弱”,难以满足新时期强大的市场需求。近年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资产评估机构的规模、人才、技术、质量和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资产评估行业尽管机构数量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整体上仍然呈现出“小、散、弱”的状态。2010年底,资产评估全行业收入仅50亿元左右,收入上亿元的评估机构仅3家,评估师数量过百的仅有4家。这样的状况,难以提供相应规模和水平的专业服务。
周国栋说,“资产评估行业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行业,在政府各个部门和行业人员的努力下,肯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目前情况下,资产评估行业要实现突破,仍旧存在较大困难,近期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
“作为资产评估师,我期望行业规划能够更立足于促进评估行业未来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评估行业执业规模的扩大,更要有利于从业机构和人员执业水平的提高,建议出台更加细化的评估标准和规范以指导从业机构和人员执业,加强对评估行业的监管,切实保护资产评估师的利益。”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资产评估师表示。
笔者在采访时,多位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多头管理”是制约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顽疾。要从根本上整顿“多头管理”,必须加强资产评估行业的权威立法。
就目前来说,尽管各类评估专业之间有着密切的业务联系,但部门分割下的评估行业多种资格并存,缺乏相互沟通、协调与合作。各种评估资格管理主体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影响到各类评估专业执业技术规范体系的协调发展,这些都需要通过评估行业立法来规范。
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基本的法律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相关业务准则和操作规范很不完善,加快资产评估行业立法迫在眉睫!
- 赞0